耶穌十二門徒 - 史祈生

My Photo
Name:
Location: Waukesha, Wisconsin, United States

Monday, August 22, 2005

耶穌十二門徒

史祈生著





目 次



耶穌十二門徒 1

第一章 十二門徒......... 2

第二章 西門彼得......... 3

第三章 安得烈 5

第四章 西庇太之子雅各......... 7

第五章 約 翰.. 9

第六章 腓 力 11

第七章 巴多羅買....... 12

第八章 多 馬 14

第九章 馬 太 16

第十章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.. 18

第十一章 達 太....... 20

第十二章 奮銳黨的西門.. 21

第十三章 加略人猶大....... 23





第一章 十二門徒


經文:路加福音六章十二至十六節,馬太幅音十章一至七節



主耶穌有十二個門徒這件事,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無人不知的。但能說出十二個門徒名字的,別說非基督徒,就是基督徒,多年在教會長大的,也未必說得出來。因此我們想用十三個主日來思想研究這個題目,今天講總論,以后每主日研究一位。

十二門徒的名錄在聖經裡記載了四次,次序如下:西門彼得、安得烈、雅各、約翰、腓力、巴多羅買、多馬、馬太、亞勒腓的兒子雅各、達太、奮銳黨的西門、及賣主的猶大。

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?原來「十二」這個數目在屬靈上有一連串的意義。舊約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,正預表新約的十二門徒,表示全以色列及新約教會的全體事奉。此外,在曠野的以琳有十二股活泉解人口渴;大祭司的胸牌上有十二顆寶石,上面刻了十二支派的名字,表示神的愛,如何將他仆人的名字放在心上,挂在胸上,以他仆人為光榮;使徒約翰看見的異象中,有一個婦人頭戴十二星的冠冕,代表教會在世上發光;將來的新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,門上有十二位天使,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;城牆有 十二根墓,根基上有羔羊十使徒的名字。這些足夠說明主耶穌選召十二個門徒不是偶然的一個數目。

一、叫

路加記載: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,整夜禱告神。到了天亮,叫他的門徒來,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,稱他們為使徒。

當時跟隨耶穌的人很多,但他隻選了十二個。正像昔日神要基甸挑選國中壯丁出去與米甸人爭戰一樣,在三萬二千人中隻挑選了三百人。被選上的人是何等蒙福!與主同行同心,三年之久,朝夕得聽他的教訓。主又稱他們為使徒,給他們尊貴的職份。他們本是平凡無學 問的小民,然而主親自到海邊去呼召西彼得、雅各、約翰;到稅關上去呼召利未馬太;要他們撇下世界的一切,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他。

禱告的事是門徒主動的,因門徒曾請求主教導他們如何禱告,好像約翰教他的門徒一樣。現在選召的事是主耶穌主動的。是主叫他們來的,是主稱他們為使徒的。在主快要離世時,他又重復強調這點:不是你們揀選了我,是我揀選了你們,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(約十五:16)。很多時候,我們不能結果子,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楚蒙召,我們主動地去工作,亂忙一陣,還以為在事奉。主又向神禱告說:你怎樣差我到世上,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(約十七:18)。因此,我們隻能等候在神的面前,說: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。

二、給

從古以來,摩西、以利亞、以利沙、施洗約翰,甚至法利賽人都有門徒;但他們隻能給門徒教導,不能給門徒能力。惟有我們的主,叫了十二個門徒來,給他們權柄,能趕逐污鬼,並醫冶各樣的病症。主呼召我們,一定給我們裝備,才差我們出去。主愛他的門徒,他決不奴役我們,或者送我們到前線去做炮灰。相反地,他給我們屬天的能力,用神跡隨著我們,印証我們是他的仆人,賜給我們勝利。

主給門徒趕逐污鬼的權柄,不是給世上的勢力,因為傳福音是直接向魔鬼挑戰,我們爭戰的兵器也就不是屬血氣的了;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,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,將各樣的計謀,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,一概攻破了,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他都順服基督(林后十:4~5)。主又給他們醫治各樣病症的權柄,主不是給他們醫治各樣病症的知識。真奇妙!因為主要在世人面前印証他門徒的職份,好叫世人像尼哥底母那樣認識: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,因為你所行的神跡,若沒有神同在,無人能行(約三2)。

三、差

主選召好了,給了權柄能力,才差他們出去,並且吩咐他們許多話,像一位慈父叮嚀愛子出門一樣。

第一,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(可六:7)。使他們有同伴,急難時能互助,病痛時能互慰;而且也訓練他們尊重別人的意見,表現出彼此相愛的見証來。

第二,給他們一個方向,到迷失的羊那兒去,去搶救失喪人的靈魂。不是去別的羊欄裡拉羊過來,也不是去魚網裡搶魚。我們要一致向外,到迷失的羊那兒去。

第三,隨走隨傳。行動與言語一致,光說不去,推三托四,有什麼用呢?光去不傳也不行,去開會,去寫報告,卻忘記了最要緊的是去傳福音。

第四,給他們生活的原則。夠吃夠用就好了,不要貪圖金銀財物,也不慕虛榮名利。不趨炎附勢,要住在有好名聲的人家裡,不是住在有錢有勢的人家裡。

第五,帶平安給接待的人。傳道人要存謙虛感謝的心,不可擺出名布道家的架子來,以為信徒的接待是應份的。

第六,要有智慧,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。正如保羅所說,在什麼人中間做什麼樣的人,為要得著人。

如果我們把馬太福音第十章繼續讀下去,就會讀到還有許多的叮嚀,主安慰又鼓勵,應許也警告,清清楚楚坦坦白白的把一切做門徒將遇到的事都告訴他們。這一切的教訓也適用在今日的我們身上,我們基督徒就是基督的門徒。基督同樣選召了我們,賜給我們屬靈的能力,要差我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。



第二章 西門彼得


聖經中四次提出十二個使徒的名錄,都是以彼得當先,賣主的猶大殿后。在馬太福音十章提到時,甚至著重地說:這十二使徒的名,頭一個叫西門,又稱彼得,還有他兄弟安得烈……等。提到主所愛的三個使徒時,也都以他為先:彼得,雅各,約翰。直到今天,我們一提起使徒還是先想到彼得。彼得這個人的性格直爽可愛,熱情易沖動。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,也是當時門徒的發言人,站在領導地位,走在最前面的弟兄。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訓,學到許多功課。

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巴約拿(太十六:17),意思是說約拿的兒子西門。(約翰福音稱約翰的兒子西門。)彼得是主耶穌替他取的名字,這個名字不是當時慣用的姓名,隻是一個諢名,是石頭的意思,與當時的亞蘭語「磯法」同義。彼得實在是一塊石頭,開始是一塊石頭,始終不舍自己的劣根性;后來卻成為磐石,對主有超然的認識,堅固的信心;他也是一塊活石,建造教會靈宮的基石之一。

一、頑 石

彼得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,他講話最多,問問題也問得最多,他的軟弱許多時候都是因講話太快而來的。雖然他撇下了一切來跟從主,三年中他還是像一塊頑石撞來擊去。他自己也知道,第一次主吩咐他撒網而得了兩滿船的魚時,他馬上俯伏在主腳前說:主啊!離開我,我是個罪人(路五)。但主耶穌來世的目的就是拯救罪人,就是要改變頑石成有用的磐石,因此主反而呼召他,要使他得人如魚。到最后主復活了,彼得還帶頭再回去打魚,這次主仍不灰心,三次問他說:你愛我勝過這些嗎?又三次吩咐他:要喂養我的羊。主愛彼得真是愛到底。

在三年之中,還有許多次顯出彼得的愚頑鹵莽。例如主在山上變像時,彼得是那麼自私,竟願永遠住在山上,不顧山下廣大人群的需要。主告訴他們自己將要受害的情形,他馬上出面攔阻,完全體貼肉體,不明白基督降世的目的。主為門徒洗腳,輪到彼得時,彼得不肯。等到主說: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。彼得又要主不但替他洗腳,連手和頭都要洗。顯出彼得對真理多麼外行!主快要被捉時,特別警告彼得要小心撒但的攻擊,要堅固信心;彼得卻自恃縱使眾人都跌倒,我卻永不跌倒。結果他跌倒得最厲害,三次當眾發咒起誓的不認主。在客西馬尼園跟眾門徒一樣沉睡,讓主獨自禱告;等到兵丁來了,彼得又冒冒失失的拿起刀來就砍,完全不體會主的心意。

我們無需譏笑彼得,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跟從主的道路上,都是這樣軟弱失敗的,都是一塊頑石。但主怎樣愛彼得,怎樣教導他,琢磨他,主也同樣教導琢磨我們,成為有用的器皿。

二、磐 石

彼得是磐石,乃是主親自講的。有一次,主考問門徒說:你們說我是誰?彼得回答說: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耶穌對他說、西門巴約拿,你是有福的,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,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,我還告訴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(太十六:15~18)。天主教因此誤會彼得是教會的教皇,自后代代相傳。現在羅馬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教堂稱聖彼得教堂,也有彼得的雕像在那裡受千萬人的膜拜。如果彼得今天在世上看見這種情形真要又氣又急。他生前在哥尼流家中都不許人拜他(徒十:26),難道死后還要人去拜他的塑像?

彼得稱為磐石乃在於他的信心,他信主耶穌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又有一次,有許多門徒退去不跟從主,主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,你們也要去麼?彼得回答說:主阿!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我們已經信了,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(約六:66~69)。這種堅定的信心就是教會的磐石。換句話說,教會如果不建造在這種信靠永生神兒子的磐石上,根本就不能稱為教會。

彼得有這種信心,主仍繼續訓練他。一件最顯明的例子,是主讓他獨自去釣魚,從魚口中取出銀錢來納丁稅(太十七:27)。這件神跡是彼得自己一個人去體驗去經歷的,因而他有時間去深思,成為有寶貴信心的人(彼后一:1)。主又為彼得的信心祈求。主說:撒但要得著你們,但我已經為你祈求,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,你回頭以后,要堅固你的弟兄(路廿二:31~32)。我們由此知道信心需要不斷地長進,不要以為得著了就自滿,要步步進深,由信以致於信。

三、活 石

大衛打歌利亞的那五顆石子是光滑的,經年累月被風沙磨光的,才能成為利器,擊殺敵人。彼得由頑石變磐石,終於成為活石,也是同樣經歷了許多磨煉。我們讀他年老時所寫的書信,可看出他生命的長進。他說:主乃活石,固然是被人所棄的,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。你們來到主面前,也就像活石,被建造成為靈宮,作聖潔的祭司,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(彼前二:4~5)。

回想彼得一介凡夫,不學無術,交在主手中,竟成為使徒中的第一名,使徒行傳前半部的重要人物,又寫了兩封寶貴的書信。他本不敢在使女面前認主,五旬節后卻放膽在官府面前証道。以前他鹵莽從事,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,現在他講的道能使三千人扎心,五千人悔改。他奉上的名能叫死人復活,跛子行走,甚至他的手帕,影子都可以醫病。他也有聖靈的智慧,識破虛假,審判罪人。他的書信中有許多是主再來的預言,成為我們今日末世教會的警戒與勸勉。向外邦人傳福音,也是他開始的。傳說他最后是倒釘十架而死,因他以為自己不配與主同樣釘十架。彼得忠心至死,不辜負主的交托,選召與造就。我們自省一下,當如何將自己擺上,完成主在我們每人身上的計劃?



第三章 安得烈


經文:約翰福音第一章卅五至四十二節



聖經中四次列出十二門徒的名字,都是一雙雙一對對的。某某和某某,某某和某某。因為主耶穌差遣他們出去傳道也是兩個兩個的。但其中有兩對本是親生兄弟,就是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,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雅各和約翰。他們本在一塊長大,生活,現在又一同作主的門徒,一塊工作,事奉,多麼難能可貴,正如詩篇一百三十三篇所說:看哪!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的善!何等的美!

安得烈和彼得不像雅各約翰兩兄弟那樣齊名。許多人隻知道彼得,不知道他的兄弟安得烈,更不知道彼得之所以成為彼得,實得力於安得烈。沒有安得烈就沒有彼得,因為彼得認識主是由安得烈帶領的。安得烈實在是個無名英雄。

安得烈是個喜歡領人認識主的人。聖經中三次提到他,都是提怎樣把人帶到主面前。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他跟從主的那天,就先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,對他說,我們遇見彌賽亞了,於是領他去見耶穌。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安得烈對耶穌說:在這裡有一個孩童,帶著五個大麥餅,兩條魚。約翰福音十二章又記載有幾個希利尼人來見腓力,求他說:先生!我們願意見耶穌。腓力去告訴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。安得烈實在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榜樣,我們未必都能像彼得那樣在大庭廣眾之間向千萬人証道,但我們都可以像安得烈那樣做個人布道的工作。今日教會冷淡,就是許多信徒還認為傳福音是牧師的事情,信徒本身不起來做領人歸主的工作。我們看主耶穌自己也不忽略個人談道的工作,他在雅各井旁跟撒瑪利亞的婦人談道,深夜又與尼哥底母談道,都是談最基本的生命之道。如果我們每個信徒都是個人工作者,教會還能不興旺嗎?

一、資格

做個人布道的工作者該有什麼條件呢?我們看安得烈,第一是有信心。安得烈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,有一天,他聽見老師約翰介紹耶穌說:看哪!這是神的羔竿,背負世人罪孽的。他馬上就相信,即刻跟從了主。他自己先相信,才能以后領人相信。他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,才會願意叫別人相信。他信主耶穌是彌賽亞,是救世主,是代罪的羔羊,是要來的王。這些基本的信仰是每個領人歸主者必須有的。

第二、他有經歷。安得烈與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,耶穌轉過身來問他們要什麼?他們說:拉比!在哪裡住?耶穌說:你們來看。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,並且這一天便與耶穌同住。安得烈注目在主身上,羨慕與主有深一層的交往。他不但要與主同行,並且要與他同住,過與主親密的生活,享受深交的經歷。這樣,他才能快樂地,確定地對人說:我們遇見彌賽亞了。

保羅有了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的經歷,才能看萬事如糞土,專心做外邦人的使徒,四處為主傳福音。你有如此寶貴的經歷嗎?如果還沒有,你不能做一個有效的傳福音者。因為你所傳的必定是你自己經歷過的,才能感動人,領人到主面前。

二、對象

安得烈得到了寶貴的經歷后,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,把這個好消息講給他聽,並且領他來見主。一個得救的人很自然會關心別人的靈魂,尤其是自己的親人。撒瑪利亞婦人與主談話后,留下水罐子,往城裡去對眾人說:你們來看,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,莫非這就是基督麼?保羅為自己的骨肉之親,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願意,隻要同胞肯悔改信主。你對你親人的靈魂是否這樣著急呢?

安得烈繼之將微不足道的孩童帶到主面前,獻上微不足道的禮物。但想不到卻帶出了一件偉大的神跡,解決了當日五千人的飢餓,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屬靈教訓。安得烈又將希利尼人帶到主面前,希利尼人是外邦人,安得烈的眼光毫不狹窄,正如以后保羅所說的:無論是希利尼人、化外人、聰明人、愚拙人,我都欠他們福音的債。安得烈給我們留下一個好榜樣,就是我們所接觸的人都是我們傳福音的對象。本著「神願萬人得救,不願一人沉淪」的愛心,帶領周圍的人認識主。

三、方法

安得烈是第一位個人布道者,他留下了美好的榜樣。他用的方法是最基要的:就是愛心與智慧。

他先去找他哥哥,「找」是需要愛心的。像那有一百隻羊的牧人,失去了一隻仍去尋找;像那有十個銀錢的婦人,失去了一個趕快點燈打掃屋子尋找一樣。神從天上下來找我們,這愛心是何等大呢!人子來,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。我們如果體貼神的愛,就該四處找尋罪人的歸來。信徒不該坐在禮拜堂裡等人來問道,該出去找人進來得救恩。這是神的心意。主耶穌在設筵席的比喻中清楚指出:你們到大街小巷去把貧窮的,殘廢的都請來。還有空位,就再去路上籬芭那裡,勉強人進來(路十四)。我們需要這麼熱切的愛心,才能領人到主前。

安得烈的智慧不是講大道理,而是先述說自己的經歷,然后帶他們親自去看,這樣就夠了。我們常常愚蠢地想用理論去說服對方,或者解釋一大堆神學教義,領來領去把人領到一大堆偉人面前,總沒有領到主面前。好像介紹醫生的學歷頭街,總不帶病人去見醫生一樣。安得烈沒登過台講過道,也沒著書立說過,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得人漁夫的好榜樣,他的工作永被記念。



第四章 西庇太之子雅各


經文:馬可一章十六至廿節,使徒行傳十二章一至五節



聖經中記載有二個雅各:西庇太的兒子雅各,亞勒腓的兒子雅各,和主耶穌肉身的弟弟――約瑟的兒子雅各。前兩個雅各都是主的門徒,三個雅各都各有其名望,真是難得。

西庇太的兒子雅各是約翰的哥哥,正如彼得是安得烈的哥哥一樣。雅各和約翰又是耶穌的表兄弟,據說他們的母親撒羅米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姊妹,常用財物供給主耶穌和他的門徒。這也可以証明為什麼他這麼大膽來求耶穌,讓她的兩個兒子將來成為主的左臣右相。

西庇太本人雖然在聖經上未見提及,但我們知道他家道豐富,雇得起人幫他打魚,據說他在耶路撒冷並有自己的房子。十二個門徒中出身富有者,僅此兄弟兩人,但他們亳無驕氣,甘心跟從主。

雅各是個安靜寡言詞的人,但並不表示他懦弱無能。耶穌最后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,經過撒瑪利亞的一個村庄,那裡的人不接待他。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:主阿!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,燒滅他們,像以利亞所作的麼(路九:51~54)?但他為自己的事卻不計較,默默地為主受苦,成為十二個門徒中第一位為主死的人。雖然他未著書立說,也不像別人有許多事跡可考,但他的受苦使我們對苦難這件事有更清楚的認識。

一、苦難領我們轉回

詩人說:我未受苦以先,走迷了路,現在卻遵守你的話(詩一一九67)。約伯在未受苦以前雖然是個義人,但他在受苦以后才發覺:我從前風聞有你,現在親眼看見你,因此我厭惡自己(伯四二5-6)。

苦難像一條鞭子,把我們從迷路上趕回來。若不是神把我們從自己所建的樂園逐出,我們就不會進到神的樂園。若不是被父親的手管教擊打,我們就不會在那位父親家中有地位。我們豈能在埃及望見迦南?豈能在瑪拉安營而看見以琳的十二股水泉?我不知道神今天用什麼苦難領你歸回,也許是疾病,也許是失業。隻求聖靈提醒你,使你明白:不可輕看主的管教,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,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,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(來十二:5~6)。

二、苦難使我學習順服

詩人又說:我受苦是與我有益,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(詩一一九:71)。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,他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,因此我們在苦難中隻要順服,不可問為什麼,隻要問主:要我們作什麼?要我們怎樣學習?

苦難多半叫我們學習謙卑,保羅身上有根刺,才知道神的權能在軟弱的人身上才顯得完全,才知道神的恩典是夠用的。神常常在我們自以為有用,趾高氣揚時,鬆一下手,給我們嘗嘗失敗挫折的滋味。使我們知道離開主,真是什麼也不能做。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。 苦難也叫我們學習忍耐。我們提過約伯的例子,聖經中還有個雅各,苦難似乎沒有約伯那麼重,但苦難的時期卻拖得特別長。幼時離鄉背井,老年失去了愛妻,又失去發愛子約瑟,最后飢荒時,連幼子便雅憫也似乎要失去了。他以為要白發蒼蒼,悲悲慘慘的下陰間了。這時才苦盡甘來,愛子約瑟派了車馬來接他去團圓享福。因此雅各臨終時,回首一生,知道神是牧養他一生的神,並不是中途離棄了他。

這樣,我們就明白保羅所說的:就是在患難中,也是歡歡喜喜的。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,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,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(羅五3-5)。

三、苦難顯出對主的忠誠

西門彼得豈不是對主說過:主啊!我就是與你同死,也決不會不認你。然而苦難是試金石,彼得一見主被捉住,就連接三次不認主了。雅各與彼得約翰三人同為主的愛徒,他卻是話說得最少的一個。他不想出風頭,五旬節后,看見彼得與約翰同在一起,大膽為主作見証,雅各好像被擠掉了,仍是默默無聞。但主高舉他,讓他做門徒中的第一個殉道者,與主同喝苦杯,相信也與主同享榮耀。

那時是主后四十多年,由希律亞基帕執政為王。為了要討猶太人的歡心,他鼓動新的迫害浪潮,逼迫耶路撒冷的教會,這次雅各就死在希律的刀下。聖經隻用一句話就把這件事交代了過去,好像不太重視雅各似的。接下去彼得的坐監卻詳細描述天使如何救他。約翰呢!連監都沒坐,神保護他,使他一直到老年,還看見啟示錄的異象。這三位與主同出入的,最親近主的愛徒,卻有這樣不同的遭遇。可見神在每人身上有不同的計劃,或多在世服事主,或早得安息,為主殉難。總之,我們順服神的安排,以為他受苦為榮,忠心至死。

雅各殉道前沒機會像司提反那樣發表一篇洋洋洒洒的講道,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否看見天開了,他是否來得及在受刑前求主接收他的靈魂。他就這樣默默地犧牲了。但我們確信神不偏待人,雅各一定即刻與他那死而復活的主同在。主一定歡迎他說:你為我忠心至死,所以我要賜你生命的冠冕(啟二:10)。



第五章 約 翰


經文:約翰福音十三章廿三至廿五節,廿章二節。



新約聖經中有四個約翰:施洗約翰,西門彼得的父親,祭司長亞那的親戚(徒四:6),和這個作主門徒的也是西庇太兒子雅各的弟弟約翰。不過一般來說,提起約翰,大都是指這位門徒約翰。

約翰這個名字的原意是:耶和華所喜愛的。門徒約翰真是名符其實,他是主耶穌所愛的門徒,也成為愛的使徒。主並不偏心,主特別愛他實在是因為他特別愛主,比別人加倍的愛主。正如主所說的: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。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(約十四21)。

一、愛的感化

約翰除了記載主耶穌的言行――約翰福音,記錄天上的異象――啟示錄外,還寫了三封書信――約翰壹貳參書。從他的書信當中,我們看出他愛主,是因為主先愛他。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不是我們愛神,乃是神愛我們,差他的兒子,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,這就是愛了。

約翰是十二門徒中最年輕的,也是主第一批選召的六個門徒之一。主給他兩兄弟起名叫半尼其,就是雷子的意思,想必他們性子急,火氣大,容易得罪人,沒有愛心。是主漸漸地用愛感化他,教導他,引領他。

有一次,約翰到主面前來告狀說:夫子,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,我們就禁止他,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。想不到主說:不要禁止他,因為不敵擋你們的,就是幫助你們的(路九:49~50)。接著他兩兄弟看見撒瑪利亞一個村庄裡的人不接待主,又要求主允許他們像以利亞那樣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村人。他們的信心可真大!相信隻要主許可,他們就可以行審判的神跡。但主要教給他們的是愛心,主當時就責備他們說:你們的心如何,你們並不知道。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,乃是要救人的性命(路九51-56)。

約翰當時年輕浮躁,不以人的性命為重,他實在不知道自己的心如何。主教導他們,如果有人不接待你,就把腳上的塵士跺下去而離開;從來沒有教他們報復。三年來,他看見主對眾人的憐愛,對門徒的友愛,最后在十字架上對仇敵的仁愛,不得不受感動。我們看他以后與彼得同工,完全失去了「雷子」的威勢。他默默無聲的在彼得身邊,同受逼迫,同行愛心醫治的神跡。因為他一直跟主到十架底下,像以利沙緊緊跟隨以利亞一樣,就得到了主愛心的力量,變成了主的形像。

主同樣愛我們,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了;現在又一直用慈繩愛索牽引我們,用他的愛激勵我們,並以永遠的愛愛我們。我們有沒有被主的愛吸引,快跑跟隨他?被主的愛溶化,將自己獻給他?

二、愛的表彰

約翰是主最親近的三門徒之一。有人說,這三個門徒代表信望愛,那麼,約翰無疑問的是代表愛了。最后晚餐的時候,約翰坐在主的身邊,並且挨近主的懷裡,靠著主的胸膛。十架底下,主把母親交托給約翰,請約翰待馬利亞如同自己的母親;從此,約翰就接馬利亞到自己家裡去了。這些事實都說明愛在生活上的表彰。

雅各說: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;同樣,約翰說:人若說,我愛神,卻恨他的弟兄,就是說謊話的,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。愛神的,也當愛弟兄,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(約壹四:19~21)。從約翰福音十三章至十七章這五章聖經裡面,我們讀到 約翰和其他的門徒怎樣從主那兒接受愛弟兄的命令。十三章一開始就是主自己先做愛的榜樣,藉著洗門徒的腳,表彰出他的愛來。晚飯后,又清清楚楚地對門徒說: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。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

沒有愛,一切的善行知識才能都無用。沒有愛,教會便不成為教會。愛可以說是教會的別號,因為教會是主的身體,而主就是愛。我們要常以愛為虧欠,就是常常覺得愛人不夠,常常回到神――愛的源頭去支取愛,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,愛人如己。

三、愛的永恆

約翰是門徒中最年輕又最早跟從主的,他也是活得最老,最后離世的,大概活了一百多歲。傳說他老年時已不能講道,人將他扶到講台上,他隻能微弱地講一句:小子們哪!你們要彼此相愛。神將他的生命留得最長,似乎要表示出愛的長久性水恆性來。也可以說,因為他愛主的心越來越深,歷難不變,主便留他在世上作榜樣,堅固第一世紀的信徒的心。

約翰老年時寫的書信十分親切,都是家中用語,是別的書信中沒有的。他不單稱呼他們為親愛的弟兄,也稱他們為父老,少年人,小子們。書信的中心,不用說,是愛,他叫他們不要愛世界,因為世界的一切事都要過去,都是暫時的,惟有遵行神旨意的,是永遠常存。遵行神旨意的就是愛神愛人的,要活到永永遠遠。

約翰不是沒有軟弱,他也與眾門徒同樣在客西馬尼園睡覺,他也在主被捉時赤著身子逃走。但當他在拔摩海島再次看見榮耀的主,並記錄下一切異象后,主接他回到天家;那時,與主面對面,有限的都變成無限了,軟弱的變成完美了,他與永愛的神同在。我們將來也要如此過好得無比的生活,在永世裡與神的愛溶合。

第六章 腓 力


腓力是一個希臘名字,按理他應該有個猶太名,但聖經中未見提及。這個名字與以后在曠野向太監傳福音的腓利相同,而事實上是兩個人,中文聖經譯成不同的字是聰明的,免致混亂。腓力在五旬節后就不見其名,據外傳記載,他在主升天以后大發熱心,不久就殉道。他名字的原意是真理的戰士,他真是基督的精兵。我們用三個角度來看他:

一、真理認識方面(約一:43~46)

腓力是伯賽大人,和安得烈,彼得同城。有一天,主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,在路上遇見腓力,就對他說,來跟從我吧!這麼簡單的一個呼召,腓力就跟從了主,做主的門徒。在那個不信的時代,主曾比喻成「我向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,向你們舉哀,你們不捶胸」的麻木社會裡,為什麼腓力這麼快捷的接受主的呼召呢?從他以后對拿但業的見証中,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素常留心考察先知預言的人。他對真理認識極深,一遇見主耶穌,就認識出他是彌賽亞來。主一句簡短的話就吸引他做了門徒,而且馬上心裡火熱,去找自己的朋友拿但業 來見主。

腓力找著了拿但業,對他說: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,我們遇見了,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。腓力不是施洗約翰的門徒,沒有受過正式的神學訓練;那時主耶穌也沒開始行神跡,對腓力也沒說過什麼預言;但一個熟知真理的人站在真理面前,馬上就能認出來。腓力說得多麼透澈,正像主以后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向那兩個門徒所說的一樣: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,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,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(路廿四27)。今日仍有許多人認為舊約不過是猶太人的歷史加上一些神話傳說,對現代人沒什麼關系;這種人可以說是對真理沒有完整的認識,沒有深刻的了解。正如拿但業一樣,馬上頂一句: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麼?拿撒勒是近在身邊的小城,怎麼一下跟古時的偉人先知拉上關系呢?腓力沒有辯駁,隻跟他說了三個字:你來看。

這又是腓力對真理有深刻認識的表現。我們不用空口辯論,在真理之外繞圈子,徒傷感情;你自己來認識真理,站在真理前面,就完全清楚了。拿但業果然看見就信了,而且以后在門徒的名單中常與腓力同列,成為腓力的同工。我們領人歸主也當如此,把他直接領到主面前去,主的話自然會感動他,拯救他。

二、信心操練方面(約六:4~7)

腓力對真理固然有認識,但需要信心上的操練。腓力似乎膽子很小。一次有幾個希利尼人要求他領他們去見耶穌,他不敢直接領去,轉而告訴安得烈,安得烈才陪他一道去告訴耶穌(約十二:20~22)。主耶穌當然知道他每個門徒的弱點,故此在變餅的神跡以前,特意挑出腓力來對他說: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聖經上特意注明: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,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。可惜腓力沒考上,他回答說: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,叫他們各人吃一點,也是不夠的。

可見一個人有真理的知識還不夠,必需加上實際信心生活的操練。我們常常犯這個毛病,明明知道聖經上這樣這樣說,但生活上遇到難處時,就忘了聖經上的應許,隻用自己的頭腦來打算。腓力本該回答主說:主阿!你能用水變酒,一定也能用石頭變餅,你有什麼吩咐,請盡管說吧!我們一定照行。這是從經驗得來的操練。他也可以憑純全的信心說:主阿!隻要你說一句話,我們就都得飽足了。你是永生神的兒子,在你沒有難成的事。如果他能應用摩西和先知書上的史實,他該說:主阿!你看是求神從天上降嗎哪下來好呢?還是命令烏鴉叼餅來好?

可惜腓力一聽到要買餅給這麼多人吃,就自顧自的打起算盤來了。一個餅多少錢?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餅?算一算這個數目可真大,廿兩銀子的餅還不夠一人咬一口呢!低頭打算盤就忘記仰頭看主了,連問題都聽錯了。主問的不是錢,是問到什麼地方去買。是食物的來源問題,不是購買力的問題。信心軟弱的人多可憐!看人看環境看自己,都是難處。如果仰頭看主,求主,什麼難處都沒有了,神的恩典要充充足足的賜下來,使我們享用不盡。

三、禱告追求方面(約十四:6~11)

腓力一開始就認識主耶穌是彌賽亞,但可惜三年來與主同行,似乎沒什麼長進,以致在最后晚餐時,還提了一個愚蠢的要求。那時,主說: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、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而且又很清楚地加上:你們若認識我,也就認識我的父,從今以后,你們認識他,並且已經看見他。說得這麼清楚,腓力還要愚蠢地求: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。主不得不責備他:腓力,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,你還不認識我嗎?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,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?

想必腓力當初遇見了彌賽亞,就知足了,沒有進一步的追求更深認識他。屬靈的事情比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停留在原來的地位上慣了,就連當初認識的都迷糊起來了。永遠在道理的開端,永遠做吃奶的嬰孩,怎不叫主感嘆呢?現在他的禱告都變得愚蠢了,跟那些隻求神跡不要救恩的希利尼人沒有兩樣。他的目的隻求自己的滿足,不是神旨得成,真是個軟弱的信徒,為自己求福求壽求平安求子孫學而有成,從不求怎麼過合乎神旨討主喜悅的生活。

你認識主多少年了?你仍未離開道理的開端?仍使主憂傷感嘆嗎?但願你在認識,信心,禱告各方面都不停地長進,使主的心滿足。



第七章 巴多羅買


經文:約翰福音一章四五至五一節,羅馬書二章廿五至廿九節



自古以來,差不多所有聖經學者都同意一種說法,那就是,主耶穌揀選的十二門徒之一,巴多羅買,就是約翰福音一章記載的拿但業。理由有四:

第一,門徒除正名外,還有別的稱呼的不止他一位。例如:彼得又稱磯法,馬太又稱利未等等。

第二,巴多羅買的名字常與腓力連在一起,正証明拿但業是腓力帶來見主耶穌的。

第三, 巴多羅買在前三本福音書所列門徒的名次中,其地位與約

翰福音中拿但業被召的次序相同。

第四,前三本福音書從未提過拿但業,約翰福音也從未提過巴多羅買,可見兩者為一。

巴多羅買是迦拿人。聖經中凡有「巴」字在名字前的都是什麼人的兒子的意思。巴約拿就是約拿的兒子,巴底買就是底買的兒子;所以巴多羅買就是多羅買的兒子之意思,不算他的正名。正名該叫拿但業。

一、真以色列人

主耶穌第一次看見拿但業,就指著他說:看哪!這是個真以色列人!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。主給他最高的稱贊,可見主多麼愛他,多麼愛一個完全誠實的人。在這個世界裡面,要找到一個完全誠實無詭詐的人,真不容易。詩人說:沒有一個人行善,連一個也沒有(詩五三:3);主也贊同,因為主沒有說拿但業沒有罪,隻說他心中沒有詭詐。主是知道人心的,他知道萬人,也用不著誰見証人怎樣,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(約二:24~25)。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,主就指摘他們是假冒為善的,外面好像粉飾的墳墓,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,和一切的污穢(太廿三:37)。主今天也同樣查察我們的內心,他對你的批評是什麼呢?是稱贊還是指責?

真假以色列人是怎樣分的呢?保羅說得很清楚:外面作猶太人,不是真猶太人,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;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,真割禮也是心裡的,在乎靈不在乎儀文。這人的稱贊不是從人來的,乃是從神來的(羅二:28~29)。我們今天作真基督徒就是如此。

二、無花果樹下

拿但業聽見主耶穌稱贊他是真以色列人后,就問他說:你從哪裡知道我呢?主回答說:腓力還沒有招呼你,你在無花果樹底下,我就看見你了。拿但業馬上稱呼主:拉比,你是神的兒子,你是以色列的王!

先前,腓力找著拿但業,對他說: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,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,我們遇見了,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。拿但業真是心裡沒有詭詐的,沖口就出: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麼?為什麼現在主一提無花果樹下,他就除去成見,認耶穌為神的兒子呢?原來以色列人住宅附近都種無花果樹,此樹葉大蔭多,是默想,禱告的好去處。虔誠的猶太人多在無花果樹下祈求,等候彌賽亞國的來到;不像法利賽人站在十字路口,故意作很長的禱告,叫人看見。拿但業是真以色列人,他在暗中的禱告居然讓從未謀面的主耶穌看見了,知道了,而且說出來了,他的激動是可想而知的。

拿但業的坦誠是值得我們效法的,他一認識主,馬上丟開積年根深的成見,轉口呼出三個名稱來。第一個是拉比。拉比的意思就是老師,表示他願意做主的門徒,在主的面前受教。第二是神的兒子,承認主是彌賽亞,是道成肉身,表示他的敬畏。第三是以色列的王,就是他素來所盼望,所等待,所祈求的,表示他的順從。我們所認識的主是否如此?我們對主的態度是否如此?

三、看見更大的事

主真是位好教師,一開頭並沒有駁他的成見,反而稱贊他;接著又証明自己無所不知的神性,讓他信服。現在得到他的心了,才施教,對他說: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,你就信麼?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。

智慧的主馬上給他一個學習的目標:要繼續追求認識主。不要以為已經得著了,已經完全了,應該竭力追求,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的(腓三:12)。基督是那麼豐富,我們窮其一生,也不能夠完全認識他。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,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(來六:1)。

主應許拿但業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,他后來真的看見了許多神跡奇事,使他更認識主的權能。信心是無限制的,我們不要用理性來劃定疆界。神的恩典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,我們不要自滿自足。書念婦人得子是小事,兒子死而復活才是大事。三王攻打摩押人時,不

見風不見雨,谷中卻滿了水是小事,打勝摩押人軍才是大事。彼得捕到一百五十三條大魚是小事,講道得三千人悔改方是大事。我們當大大張口,讓神的恩典一次比一次更多更大的充滿我們。前面要得之地仍甚多,把我們的腳掌踏上去!

隨后,主又對眾門徒說: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,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。雅各昔日看見的是一個梯子立在地上,梯子的頭頂著天,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,上去下來(創廿:八12)。現在主把自己的身體當做頂天立地的梯子,是第一次將救贖的道理傳給門徒,使他們明白人子來為要舍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他把身體獻上,成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使世人可以藉著他到父那裡去。拿但業與眾門徒當時都不明白,甚至主復活后顯視給他們看,他們還是不大明白,直到主升天后,他們聚集在馬可樓上,五旬節受了聖靈后,才完全明白整個救恩的道理。

傳說巴多羅買――拿但業以后在非洲沙漠傳福音,為主殉道:相信這個真以色列人必是向著標竿直跑,得著了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。






第八章 多 馬


經文: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廿九節



如果福音隻有前三本,我們就隻知道多馬的名字,無從追尋他的事跡。感謝主!約翰替我們記下了許多寶貝而獨特的史料,使我們得著教訓。

多馬是雙生子的意思。有人說,他本名猶大,后來見十二門徒中有雅各的兒子猶大,又有賣主的加略人猶大,為了分別起見,就叫他的諢名:雙生子。多馬又叫低士馬,多馬是希伯來語,低士馬是希臘語,都是雙生子的意思,與利百加生下以掃雅各「雙子」那個字是同一個字(創廿五)。想必他定是雙生子之一,就是不知道另外那個雙生子在哪裡?后來又怎樣?多馬卻因跟從主而留名於后世,受人記念,可見服事主的人總不吃虧。

一、多疑的多馬

提起多馬,就想到不信,正如提起猶大,就想到賣主,提起底馬就想到貪愛世界一樣。聖經中提到多馬三次發言,三次都顯出他的疑惑不信來。

第一次是在拉撒路死了的時候,主說:拉撒路死了,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,這是為你們的原故,好叫你們相信;如今我們可以 往他裡去吧!多馬就對其他門徒說: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(約十一:15~16)。第二次是在最后的晚餐席上,主說:我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。多馬說:主啊!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,怎麼知道那條路呢(約十四:5)?第三次就是主復活后向門徒顯現,多馬竟不在場,后來門徒告訴他,他們已經看見主了。多馬卻說: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,我總不信(約廿:25)。

看多馬三次說的話,好像一次比一次更多疑。第一次還帶著傻勁,雖疑惑仍說死就同去死吧!第二次雖顯出靈性的無知,但有詢問的真誠。第三次卻很難原諒。明明有那麼多門徒作証,他卻斬釘截鐵地說,非用指頭探入傷痕總不相信。好像怪門徒合伙起來欺騙他似的,連看見主的臉容還不夠,還要用指頭探主手上與肋旁的釘痕才算數。他倒記得清清楚楚主死在十架上的情形,主多次說過三日后要復活的話,他卻不記得了。疑惑下信的人都是悲觀的,他們沒有因信而存的指望,自然就失去了快樂。他們隻能看見現實,看不到青天之上的榮耀,因為沒有信心的眼睛。實在可憐!

二、主愛的多馬

主愛多馬就愛他到底。第一次,主讓他目擊拉撒路的復活。第二次,主用一個偉人的宣告回答多馬的疑問。主說,我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。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現在第三次,主為了多馬的緣故,再次向門徒顯現。真的要多馬伸出指頭來摸他的手,探他的肋旁。針對多馬說的「非……總不信」,主說:「不要疑惑,總要信。」上的愛真深厚!他包容,饒恕,一而再,再而三的教導體恤。主的愛何其周到!他不忽略任何一個,彼得的否認,多馬的不信,他都一一個別對付照顧。今日,他同樣體恤我們每人的軟弱,引領我們到曠野,單獨向我們說安慰的話。

過了八天,門徒例常聚集的時候,主又來向他們顯現。想想這八天,門徒都充滿了喜樂,知道主已經得勝了死亡而復活了。獨有多馬仍在憂郁中,好像風浪中的小船,搖擺不定,要信又信不下去,不信又聽見這麼多的見証。可憐的不信者!沒有享受到平安的福樂!還好他再回去聚會,得到主再給的機會。主沒有單向他顯現,滿足他的好奇心;主在聚會中顯現,一方面是因為多馬當眾表示他的不信,主要他當眾再悔改。另方面也可看出主重視聚會,主要在聚會當中賜福與我們。多馬的一次缺席造成了這麼大的錯誤,足夠成為我們的警惕。

三、回頭的多馬

主再度顯現的時候,對門徒說:願你們平安!然后特別對多馬說: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我的手,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又慈祥地說:不要疑惑,總要信。你想多馬看見主的慈容,聽見主的慈聲,還敢疑惑嗎?敢真的用手去摸傷痕嗎?他的心溶化了,我想他必定是雙膝跪下,淚流滿面的呼喊,我的主,我的神!一切的疑惑都消除了。他看見主的愛,也看見了自己的不配;看見榮耀的主,也看到卑污的自己。從今以后,他完全屈服在主的腳下,不再疑惑了。

主對他說:你因看見了我才信,那沒有看見就信的,有福了!我們比多馬更有福氣,因為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,卻是愛他。如今雖不得看見,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,滿有榮光的大喜樂(彼前一:8)。但是當時另外有一種人,看見了還是不信,那種人更加可憐!多馬看見才信是屬於中等人,可說萬幸。他曾經離群,還好沒有因不信而失群,他回頭來歸群,得到了信心。我們今日如果覺得自己信心軟弱,更當參加肢體的聚會,免致隨流失去。

在次經裡,有使徒多馬著的多馬福音;又傳說他復興后,在帕提亞,就是現在的裡海一帶傳道。他的腳跡遍及阿富汗,印度。阿富汗有許多猶太人居住,多馬四處尋找這些失喪的猶太人,領他們歸主。現在印度仍有歷史悠久的多馬教會,就是多馬結的果子。最后傳說他為主殉道,被人槍殺而死在東印度。然而他的工作永被記念,他的信心堅持到永世。



第九章 馬 太


經文:馬太九章九節,路加五章廿七至卅二節



主的門徒馬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,也就是路加福音提到的稅吏利未。他的蒙召非常戲劇化,他正坐在稅關上收稅,耶穌走到他面前,不是像其他人那樣納稅,而是簡單地對他說:你跟從我來。他立即撇下所有的起來,跟從了耶穌,一句話都沒有問。隨即在他自己家裡, 為耶穌大擺筵席,甚至引起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批評,也引出了主的名言: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

從馬太的生平,我們可以証實三件不變的真理。

一、沒有人會因罪惡太大而不能得到主的拯救

馬太是個稅吏,他自己在列舉十二個門徒的名字中,特別提出「稅吏馬太」這個稱號。稅吏在當時是個名正言順的貪官污吏。因為政府隻要求一個固定的稅收,抽多抽少稅吏全可自己作主,這樣,敲詐,貪而無厭,欺凌弱小等等惡行是稅吏公開的作為。特別當時猶太人在羅馬政府的統治之下,稅吏就等於日治時代的漢奸,幫助敵人來壓迫自己的同胞,是民族的罪人,是社會不齒的職業。聖經中常常把稅吏和娼妓、罪人同列,就是這個原因。

主耶穌是長子,約瑟去世后,主耶穌必定曾經多次陪母親馬利亞去納稅,或者也去過馬太任職的稅關。主知道這些稅吏的罪行,但主來世的目的就是拯救罪人,要召罪人悔改,所以他呼召了馬太,也拯救了撒該。馬太接受了主的呼召,撇下了他所有的罪行,和從罪行得來的財物,跟隨主耶穌,他就得到了救恩,並且被選為主的十二門徒之一。

有了馬太的前例,再沒有人可以說自己的罪孽太深重,不敢來就近主;也沒有人可以說主不會赦免,不能赦免罪大惡極的人。一個人能不能得赦免,不在乎他的罪多大,主要的是看他肯不肯離開罪惡來跟從主。馬太悔改的時候,在家裡開了一次盛大的感恩見証會,把他的同行、親戚、朋友都請了來。主耶穌是宴會中的貴賓。在那種公開場合裡,主耶穌與他同席,認他為友,稱他為義(路十八)。何等的榮耀!

你仍懷疑主的救恩嗎?為何遲延不來接受呢?你仍貪戀世上的名利嗎?為何不撇下來就主呢?你仍跌倒在地嗎?為何不立即起來回到父家呢?天父仍在等候,隻看你肯不肯應召。

二、得救的人心有新生的見証

馬太本名利未,跟從主后改為馬太,不知是主給的新名,還是他自己改的。利未本是十二支派之一,而且是被選為專工事奉神的支派。利未這個名字原是聯合的意思,可惜這個利未不與神聯合,卻與世俗聯合。馬太的意思是「神所賜的」,他有了新生命了,他明白這個新生命是神所賜的,他要用一個新名來見証他的新生活,來開始他的新生活。正如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,雅各改為以色列,掃羅改為保羅,西門改為彼得一樣。今日有許多基督徒也在信主后或受洗后改個新名,不一定每個人都必需這樣做,但是新生活的見証卻是每個人該有的。沒有見証,怎能表現新生命呢?

馬太在家裡大擺筵席來公開見証他的重生。請客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許多人不肯來聽道,卻願意來吃飯。吃飯的時候,讓他們看見耶穌,收的功效就大了。當時就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也跟隨了耶穌(可二:15)。對於那些不願跟隨的,這是一席告別宴,馬太再也不能跟他們一塊犯罪縱欲了。今后,彼此道路不同,興趣不同,方向不同,生活方式也不同,因為根本上生命的本質不同了。

可是一次的請客並不能代替整個生命的見証,馬太還要繼續地跟從主,每天擺出新的活的見証來。破鈔一次容易,長久不斷地為主而活才是難事。

但如果我們從主那兒得了生命,並且注意培養生命,使生命長大成熟,活出見証來就是極其自然的事。蘋果樹自然結蘋果,羊自然有羊的生活習慣,一點也不用努力。我們倚靠聖靈,自然也結出聖靈的果子來。

三、跟隨主的人「得著」總比「舍棄」多

馬太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了主耶穌,我們不禁要像彼得那樣問:看哪!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,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(太十九:27)?彼得撇下的不過是漁船漁網,照世俗的眼光來看,馬太撇下的可多呢!財源滾滾的職業,高高在上的地位,聲勢赫赫的權力。但主一聲呼召,他竟毫不猶豫地撇下這一切,起來跟隨了主。結果他得到了什麼呢?正如主回答彼得的:他今生得到了百倍的報償,並且承受了永生。

馬太撇下記稅賬的筆,得著了寫福音書的筆。撇下羅馬的該撒王,得著了萬王之王。撇下暫時的虛名,得著千古留芳的尊榮。他寫的馬太福音排在新約聖經的第一部,是專門寫給猶太人讀的,因此有許多處寫出猶太人的規矩,向猶太人証明耶穌就是彌賽亞。他又記載了登山寶訓,許多天國的比喻,都是別的福音書沒有的。他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先鋒,使我們藉著他寫的,能超越空間時間去認識天國的王――他所跟隨的主。

馬太在猶太人中傳道十五年之久,是在本族傳道中最久的使徒。后轉到外邦人中謙卑事主。別的福音書介紹他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,他自己卻稱稅吏馬太,正如保羅稱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一樣。他因肯自卑,神便將他升高。傳說他走遍非洲各地布道,最后也是殉道而死。在他所寫的福音書中,他絲毫沒吹噓自己;然而他所記下的主的教訓:「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」,他卻忠心地遵行了。



第十章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


經文:馬可三章十三至十九節



新約中有三個雅各。除了約瑟的兒子,主耶穌的弟弟名雅各外,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我們現在要講的亞勒腓的兒子雅各。利未馬太的父親也叫亞勒腓,因此有人以為他們是兄弟,但無進一步的考據。俗稱這位雅各為小雅各,以別於亞庇太的兒子雅各。兩個雅各在使徒中很易混淆,也許這位雅各年輕些,或身材矮小些,故名之。

一、雅各其人

雅各在聖經當中隻見其名字列在十二門徒中,沒有記載過他說的一句話,或者做的任何一件事;倒是記載了他母親馬利亞在十字架旁觀看主受難斷氣的景象(可十五40),又在復活節的清晨,買了香膏要去膏主的身體(可十六1)。這位母親也是跟隨主服事主的人,母 子同心同步走天路,多麼幸福!多麼喜悅!

雅各默默無聞,照世俗的眼光看,是個不足輕重的人,極其平凡的人。可是我們知道,主從那麼多跟隨他的人群中選出十二個門徒來,不是輕率的事。主必有他的美意,雅各也必有他的長處。或者雅各的長處就是安靜,默默的服事主,靜靜地聽主的教訓。

教會好像身體,有許多不同的肢體,每個肢體都有獨特的功用。有的肢體是顯明的,地位顯明,功用也顯明,好像嘴。有的肢體是隱藏的,無法看見,功能不詳,好像盲腸。但我們相信,神絕不會造多餘的器官,更不會造無用的人。尤其是主選召的門徒,必深有用意,

不過我們不清楚明白而已。說到我們自己在教會中,聖靈也一定給我們獨特的恩賜,或是禱告,或是愛心的服事,或是帶人來歸主。將來教會的歷史上也許沒有我們的名字,但教會正是人多數無名者組成的,神會記念我們的工作,神會獎賞我們的忠心。

二、蒙召使徒

主從跟隨他的人中選出了三百人,從三百人中又選出七十,再經過山上整夜的禱告,主又從七十人中選出了十二使徒,這麼慎重其事的挑選決無錯誤,雅各的價值已經確定了。

雅各被選為十二使徒之一,是常與主同在的人。三年之久,形影不離,緊緊追隨。這是做使徒的必需條件。彼得遠遠跟隨,失敗就來了,三次不承認主,造成終身的遺憾(太廿六:58)。羅得不緊緊跟隨亞伯拉罕,自己漸漸挪移帳棚,就遷到毀滅之城所多瑪去了。底馬不緊緊跟隨保羅,就貪愛世界去了。許多人開始的時候緊緊跟隨不離,但日子一久,就跟不上了,把起初的愛心決心都失去了。唯有路得跟隨婆婆拿俄米是最好的榜樣:你在那裡死,我也在那裡死,也葬在那裡,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。感謝主!甚至死都不能使我們與主相離,我雖經過死蔭幽谷,主也必與我同在。

雅各也與主同出入。同在是生活,同出入是工作。同在是享受是權利,同出入是義務是本份。先有與主同在那種潛移默化的生活,才會有同出入的負擔。否則,一定是隔岸觀火,對別人靈魂毫不關心。同時越與主同出入,我們自己也越進步,越得到操練。主說:我就是門,凡從我進來的,必然得救,並且出入得草吃(約九9)。這裡顯然有兩步,頭一步是進去得生命,第二步是出入得營養得長進,使生命更為豐盛。

雅各與主同在同出入,主必賜他能力權柄。主選召十二個門徒的時候,就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,並醫治各樣的病症(太十1)。接下去的時日,主更加隨時加給他們能力。他的應許是不落空的,是永遠下變的。在摩西時代,他曾應許:你的日子如何,你的力量也必如何(申卅三25)。主離世升天時又應許: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……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(太廿八18-20)。使徒保羅深深經驗到這個應許: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(林后四7)。今日我們同樣經驗到自己好像手套,手不套進去,手套一點力氣都沒有。離了主,我們實在什麼都不能做。但主願意使用我們,賜力量給我們。感謝主!

三、名錄在天

在一個團體中,最好的和最壞的人都容易受人注意,惟有平凡的,沒有什麼特出才華的,就被人忽略了,雅各就是這樣平凡的一個使徒。但是他雖平凡,十二使徒中卻少不了他的位子,少了他就不能成十二這個數目了。許多平凡的人都是這樣。家庭主婦是最平凡的,也是社會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。平信徒是最平凡的了,教會的基本成員就是他們。禱告是最平凡的恩賜,每人都會;但也是最重要的,是一切工作的原動力。將來我們到天堂,會發現許多平日不受注意的人,也會看見許多平凡微不足道的人得獎賞。這樣,我們今天追求的就不 是世上的虛名;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就都會盡心盡力去作,像是給主作的,不是給人作的,因為我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,我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(西三23-24)。

當日主差七十個人到各城各地去布道時,他們都高興萬分,因為他們看見工作有果效,連鬼也服了他們。主回答他們說: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,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(路十:20)。是的,名字記錄在天上是最值得快樂的事,表明我們得到了永生,我們的工作有永恆的價值。雅各的名字就是記錄在天上的一個。

古時留下代表雅各的標志,是一把鋸,傳說他是被鋸鋸死的。他默默地跟隨主,也默默地為主而死。他是我們每人該效法的榜樣。



第十一章 達 太


經文:約翰福音十四章廿一至廿四節



我們曾經說過,主既是從眾人當中藉著禱告選出了十二門徒,無可疑問的,這被選上的必有神美好的旨意,也必定各有其特出之處。但十二門徒中,有的名揚四海、有的默默無聞,好像達太,除了門徒名單上列的名字外,隻說過一句話。除此以外,聖經上就再也沒有關於他的記載了。

達太是個言語寡少的人,達太這個名字的意思卻是智慧者,正合了箴言十章十九節:多言多語難免有過,禁止嘴唇是有智慧。愛迪生說過:一位實事求是不講空言的人,一定是沒有許多話要說的人。蘇格拉底說:神給我們兩個眼睛兩隻耳朵,卻隻給我們一張嘴,無非是叫我們多見多聞而少說話。保羅勸提摩太:總要在言語上作信徒的榜樣。我們正可在這方面學達太,制伏我們的舌頭,做個智慧者。

一、其名達太

馬太馬可記載達太的名字,路加在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卻稱他為雅各的兒子猶大。單單雅各這個名字在門徒中就有了兩個:西庇太的兒子雅各,亞勒腓的兒子雅各。猶大在聖經中有十二個,門徒中也有兩個,另一個就是賣主的加略人猶大。這些相同的名字弄得我們糊裡糊涂,有時不免張冠李戴,幸好他還有達太這個名字供人識別。

有人又以為他是猶大書的作者,其實不然,因為猶大書十七節說:親愛的弟兄阿!你們要記念我們主耶穌基督之使徒前所說的話。可見得他自己不是使徒,當然不是達太了。我們認為猶大書的作者是主耶穌肉身的弟兄,他自稱雅各的弟兄猶大,而主的弟兄們是雅各,約西,西門,猶大(太十三:55)。

無論如何,主認得清楚我們每個人的名字,他不會弄錯。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,把羊領出來(約十:3)。我們看起來.每頭羊是一樣的;但好牧羊人認得出每頭羊的不同,一一叫得出名字來。西班牙有一農夫名羅大,竟在荒地種出四十頭大南瓜來,他細心照顧而將之一一命名。后南瓜被賊偷去,他在菜市場發現后,竟能叫出每個南瓜的名字,而且可以將瓜藤一一接上。主愛我們豈不比此大得多!他將我們的名字記在天上,記在生命冊裡。那裡的名字不會弄錯,沒有同名同姓的麻煩,因為神給我們每人一個新名,除了那領受的以外,沒有人能認識(啟二:17)。

然而單單稱呼主啊的人,甚至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的,不一定是主認識的。唯有愛主的人,主才認識他,知道他(彼前八3)。

二、有名有實

猶大本是個美名,是贊美的意思。可惜加略人猶大賣主以后,就把這個名字弄臭了。約翰在記載達太講話時,特別申明:猶大(不是加略人猶大)問耶穌說……。碰見一個同名同姓又名譽不好的真麻煩,你逢人就要聲明:我不是那個某某。你看現在猶大這個名字沒人敢用了。許多人替兒子取名彼得、約翰、保羅;卻沒人替兒子取名猶大。

基督徒也是個美名,充滿馨香之氣。初期教會的基督徒雖受逼迫,但是受眾人的敬畏、信任、欣羨。現在的基督徒呢!恐怕也被你弄壞了名譽了吧!人看見你會不會說:像你這樣的人就是基督徒呀!我寧願不做。或是說:你這樣做基督徒跟我都沒有分別嘛!還是羨慕地問你:真看出你信仰的力量與眾不同,請告訴我怎樣才可以得到你那樣的信仰。

達太這個猶大是名符其實的。主耶穌最后一晚與門徒同在時,對他們說: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達太問說:主阿!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,不向世人顯現呢?達太怎麼會這樣問呢?許多人的解釋,見仁見智各不同。但我想,他的心是充滿了感恩與贊美:我是何等人?你竟揀選我,特向我顯現而不向世人顯現。我真不配受你如此的優待。正如大衛向神的感恩:主耶和華阿,我是誰?我的家算什麼?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?主耶和華阿!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,又應許稱仆人的家至於久遠。主耶和華阿.這豈是人所常遇的事麼(母下七:18~19)?

三、愛與順服

達太問了那個問題后,耶穌回答說: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,我父也愛他,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,與他同住。這段話太寶貴了,主的應許太安慰我們的心了,我們真要感謝達太開這唯一的一次口,讓主再一次堅定他的應許,讓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應許,享受主的同 在。

主耶穌道成肉身,本是要顯現給全世界上的人看的,可惜他到自己的地方來,自己的人卻不接待他。他站在門外叩門,隻有聽見他聲音而開門的,他才能進去,不但顯現給他看,並且要與他一同坐席(啟三:20)。所以步驟是這樣的:先用信心接待他,然后愛他,繼之順服他,遵守他的道,就必得著極大的祝福。這個祝福不僅是主向我們顯現,而且是主――聖子與聖父藉著聖靈一同要住在我們裡面。多麼可貴!

主強調愛與順服。我們愛他就必遵守他的道,愛不是口頭上的,愛必須有行動。他的道也就是一條愛的命令:你們要彼此相愛,像我愛你們一樣,這就是我的命令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我們如果不能愛看得見的弟兄,怎能愛看不見的神呢?所以愛神與愛人是分不開的,愛主與遵守主的道是合而為一的。

相信達太會特別記得這一席話,愛主到死。但願你我也緊緊記住,主就必與我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


第十二章 奮銳黨的西門


西門在新約有九個,可見得是個很普通的名字。就在門徒之中,賣主的加略人猶大的父親也叫西門以外(約六:71),彼得本身的名字也是西門。因此稱這位西門時,就要冠以奮銳黨的西門,以資識別。說起來很有趣,十二門徒中有兩個雅各,一個是與主極親近的三位門徒之一,另一個卻默默無聞。猶大也有兩個:一個是遺臭萬年的賣主的加略人猶大,另外一個也不為人知。現在兩個西門,也是同樣的情形:一是門徒中的老大哥西門彼得,另外一個卻隻知道他是奮銳黨的黨員,聖經中再也沒有提到其他的事情。可見名字並不重要,我們也不需要求名,像加略人猶大那樣臭的名聲還不如名不見經傳的好。

一、應主呼召的西門

十二門徒中,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人都有,証明神要使用各種不同的人。主呼召了漁夫、稅吏,現在又呼召一個熱衷於政治的人。西門應主的呼召,起來跟從了主。西門這個名字,原文是聽見的意思。他留心聽主的呼召,聽見了就立即放下一切跟從主。

當時有許多人並沒有應主的呼召,他們推三托四,有人說要先回去埋葬父親,有人舍不得變賣財產。他們失去了最寶貴的上好的福份,真可惜!還有些人跟從主並沒有得到主的呼召,他們為了看神跡,趕熱鬧,有餅吃,就糊糊涂涂地跟著走。結果受人唆使高喊「釘他十字架」,也是這群人,對主對自己都有害無益。難怪衛斯理約翰說:若沒有清楚主的呼召,我們應當逃避傳道的職份好像逃避地獄的火一樣。因為憑自己去做隻有絆倒人,使主的名受羞辱。

但是我們應該注意聽主的呼召,應該有顆順服等候的心,隨時應召;同時要每天在自己的崗位上作生活的見証。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得救后,懇求和主耶穌同在,主卻打發他回去傳說神在他身上作的大事(路八:28~29),就是要他在自己的地方作活生生的見証。不論我們是否蒙召做他的聖工,我們都該有這樣的態度,這樣的事奉。

二、黨員而作門徒的西門

當時的猶太人有許多黨派。按聖經記載,宗教性的黨派有法利賽、撒都該等;政治性的有希律黨、奮銳黨等。希律黨專事擁護希律家為王,他們與法利賽黨曾兩次共謀,怎樣可以殺害主耶穌(可三:6)。奮銳黨新譯為激進黨是對的,相當於今日的人民行動黨、進步黨,以民族主義,國家主義為號召,不惜以流血手段來推翻羅馬政府的轄制,保全猶太人的法律,得到政治上的獨立自主。此派甚至稱為狂熱派,是一群標榜「不自由毋寧死」的敢死隊,為真理公義而戰的勇士。

像這樣熱愛真理自由的斗士西門,來做主的門徒,是不足為奇的。因為主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,作主的門徒就必曉得真理,而真理必叫人得以自由(約八:32)。主來世界的使命就是叫有權柄的失位,叫卑賤的升高,叫飢餓的得飽美食,叫富足的空手回去(路一:52~53)。主親自宣告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就是他自己工作的方針: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,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(路四:18~19)。

西門現在進一步做更深的工作,從前是參加革命運動,現在是革心運動;從前是外面樹枝花葉的修理,現在是內裡扎根的工夫。他的激烈變成為心裡火熱,像保羅那樣大有憂愁,心裡時常傷痛,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,就是自己被咒詛,與基督分離,我也願意(羅九2:~3)。現在他不是要脫離羅馬政府的轄制,而是要自己的同胞脫離魔鬼,罪惡的轄制,得到真正心靈上的自由。那才是當前的急務,才是真正的解放。

三、門徒而為黨員的西門

西門放下一切來跟從主,但沒有脫離黨籍,他還是被稱為奮銳黨的西門。他不像當時的以色尼派,這派人聖經未提及,但從歷史上我們知道,他們是隱士派,進入森林修行,獨善其身,與世無爭。西門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,因基督徒是出世而入世的。主不許我們在山上搭棚,主要我們退到山上去支取力量,然后進到山下去拯救靈魂。政治是什麼?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。我們需要許多真正的基督徒來好好管理眾人的事,使國泰民安。我們需要基督徒政治家,我們也願望治理國事的領袖都是基督徒,憑著神的話行事,國家必大蒙祝福。但是我們並不主張政教合一。我們不贊成牧師去大搞政治,領導示威;也不贊成教會成為談政治的場所。可是我們覺得基督徒應該關心國事,參與政治,效忠國家,做個盡職的國民。

聖經教訓我們服從國法:在上有權柄的,人人當順服他,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,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(羅十三1)。又教訓我們要積極的為領袖們禱告: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,禱告,祝謝;為君子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,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,平安無事的度日(提前二-2)。主耶穌親自給我們納稅的榜樣,國民如不納稅,國家怎能有經濟的建設,怎能做社會福利的工作?

最要緊的是學西門的榜樣,做個愛主的國民。因為道德是國家最大的財富。公義使邦國高舉,罪惡是人民的羞辱(箴十四34)。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,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,那民是有福的(路十三12)。摩西、但以理、耶利米、以斯拉、尼希米、末底改、以斯帖,都是愛神愛國的榜樣。我們想到大陸八億同胞在水深火熱之中,海外華僑過飄流無定的生活,當如何切切地在神面前祈求,求神復興我們的國家,拯救同胞的靈魂。


第十三章 加略人猶大


經文:路加六章十二至十六節,廿二章一至六節,使徒行傳一章十六至廿節。



福音書中三次記載十二門徒的名字,都是以西門彼得為首,以賣主的加略人猶大殿后(太十:~24,可三:16~19,路六14:~16)。到使徒行傳再次記載十二門徒的名字時,很可惜,殿后的加略人猶大都不見了,因為他已經賣了主耶穌,用他作惡的工價,買了一塊田,以后出去吊死了,以致身子仆倒,肚腹崩裂,腸子都流出來(徒一:13~18)。

許多人替這個叛徒打抱不平。有的說:為什麼主耶穌要揀選他呢?明知他貪心,為什麼要讓他管錢袋呢?猶大賣主是應驗了先知的預言,自告奮勇去擔當罪名,不是該領功嗎?豈能加上罪名?近代的人更解釋他是愛國份子,激烈的革命家,看不慣主耶穌的不務實際,隻空洞說教,才將他出賣的。事先猶大並不知道祭司長那批人會這麼凶狠地對待耶穌,釘他十字架;因此事后猶大懊悔了。他是應該得救的。我們來看看聖經怎麼記載猶大,讓我們用三個角度來研究他。

一、加略人猶大

加略可能是帕勒斯坦最南端的一個村庄,與以東地交界的地方。主耶穌其他的門徒,都是清一色的加利利人,故此,猶大是加略人中得天獨厚的一個。主從起初就知道猶大不信他,以后還要賣他;卻揀選了猶大,將管錢的重任交在他身上,並且三年之久與他同出入(約六:64~71)。這件事實說明了主的慈愛和忍耐,在罪人身上總不放棄最后的一線希望。

今天教會裡,有許多別有用意,另有目的的人。他們虛假的工夫做得十分到家,祈禱唱詩,聚會布道,樣樣都學得很像,除了「知道萬人的心」的神以外,沒有人識破他們假冒的行為。但神容忍他們好像容忍麥田裡的稗子一樣,到收割的時候才一拼處理。那時,麥子收進倉裡,稗子卻捆成捆,留著燒。

但願你不是這樣一個硬心不信的人,要知道外表的行為不能救你,出入教會的經驗也不能救你,唯有用信心接受主耶穌,承認他是你的救主,承認他是永生上帝的兒子,是基督,才能得救。

二、賣主的猶大

我們不知道猶大為什麼跟從耶穌,也沒看見聖經記載主呼召他。如果說他賣主是為了激烈的愛國心,三年之久並沒聽見他向主建議什麼行動;甚至眾人強迫主作王的時候,也不見他出來助陣。但是馬利亞獻香膏的時候,聽見他說話了: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?使徒約翰接著注明:他說這話,並不是挂念窮人,乃因他是個賊,又帶著錢囊,常取其中所存的(約十二:5~6)。由此可知,他最關心的是錢,他貪圖的是利。一個貪圖財利的人,很容易接受魔鬼的試探,於是祭司長約定好給他卅兩銀子的時候,他就答應找機會,趁眾人不在跟前的時候,把耶穌交給他們。

聖經明明講:這時,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(路廿二:2)。吃晚飯的時候,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,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(約十三:2)。可見猶大是被魔鬼利用,做魔鬼的工具,並非存心要應驗先知的預言。主耶穌自己說得很清楚:人子必要去世,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,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,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(太廿六:24)。

猶大不僅虛假,貪利,且奸詐。他帶了一批兵丁到客西馬尼園來捉拿耶穌,那時因天黑,怕兵丁看不清人,他就跟他們立個暗號,說,我與誰親嘴,誰就是他,你們可以拿住他。猶大隨即假惺惺地走到耶穌跟前說:請拉比安,就與耶穌親嘴。以一個吻來出賣主,多麼奸詐!在犯罪的時候還用禮貌的方式,還想欺騙受害者,還想裝成馴良的小羊。這是魔鬼手中的工具,被魔鬼控制的人才做得出來。我們當如何謹慎,不給魔鬼留地步。

三、滅亡之子的猶大

主耶穌離世前為門徒禱告時,內中有一句說: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,因你所賜給我的名,保守了他們,我也護衛了他們,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,沒有一個滅亡的,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(約十七:12)。此句話肯定了猶大的不得救。並不是主不救他,主給了他門徒的職 務,給了他三年的機會;是他自己甘願沉淪為滅亡之子,甘願丟棄使徒的位分,往自己的地方去了(徒一:25)。正如猶大書中描述的那種人:他們有禍了!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,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,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(猶11)。

十二門徒中為首的彼得,也在主受難的時候跌倒了,三次不認主。但他想起主所說的話,就出去痛哭悔改。猶大看見主定了罪,就后悔,把那三十塊錢拿回去,承認說: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,是有罪了。祭司長和長老說: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?你自己承當吧!猶大果真自己承當,把錢丟在殿裡,出去吊死了(太廿七2一5)。真可惜!魔鬼利用完了他,就把他丟在一邊,讓他自己去懊悔,毀滅,永遠痛苦。地獄裡的人都在懊悔,都在自責,為什麼要上魔鬼的當?但可惜太遲了!做滅亡之子隻有走上滅亡的道路。兩本福音書都把馬利亞獻香膏和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,商量賣主的事連續在一起,可見猶大受了馬利亞事件的影響。她為了愛主舍棄卅兩銀子,他卻為了想得卅兩銀子而賣主,恰恰相反。她看為最寶貴的是主,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是錢。結果她打破玉瓶,留芳百世;他卻破了肚腸,遺臭萬年。她不過是接待主的姊妹,他卻是榜上有名的使徒。我們能不謹慎自己的腳步,緊緊跟隨主嗎?









耶穌十二門徒

著者:史祈生

一九七九年三月初版

一九八九年九月三版